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 > 51吃瓜  > 正文

成长小说智选主题书单 父亲节特辑:那些说不出口的都在书里

日期:2025-05-24 07:08:06点击:3

  智选主题书单是开卷面向图书零售终端单位提供的图书推荐服务,根据可预期的热点话题,提前一个月做主题化选品,供零售终端单位作为主题陈列和活动策划的参考。每期导语“书单说”分两个角度,“致书店”为面向书店工作人员的书单主题解析,“致读者”为面向读者的营销宣传语,可供参考。

  致书店: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。常说“父爱如山”,大多数父亲都不善于将爱宣之于口,以至于在文学的世界里,都少有直接以父爱为主题的书。在这个父亲节书单中,我们特别收集了40种描写父亲的文学作品和父亲写给孩子的文字,希望天下的每一个孩子都能读懂父亲没有说出口的爱。

  致读者:他或许不善言辞,但他的每一个行动都透露着对你无尽的关怀。不用再费力破解“爸学”密码,书中早写好了所有欲言又止的答案——毕竟全世界的爸爸都一样,将牵挂伪装成“顺路经过”,而爱,是他们唯一学不会偷懒的事。这个父亲节,让我们通过阅读,传递对父亲深深的敬意与爱意,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。

  本书单共40种图书,这里展示其中15种,完整版书单可登录开卷智能选书平台查看,或联系开卷客服-662,也可至文末添加客服微信。

  有知识、有头脑、有一点理想主义,但生活中又充满挫败的书店营业员马林生离婚后带着儿子马锐生活,始终为在矛盾冲突中寻找到正常、协调的父子关系而努力着、苦恼着……两代人都爱对方,却又互不理解,老马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教子之道令儿子无所适从,马锐对父亲的抵触和排斥令父亲不知所措。作者对中国的父子关系,对中国式父亲心理的体察和了悟极为深刻、透彻。

  《父亲》用朴素真挚的文字记录了梁晓声与自己父亲之间真实发生的故事。全家人都靠他出卖体力供吃穿,不善于表达的父亲总是默默吞下生活中所有的苦。他的愚昧与狭隘曾让自己的孩子遭受磨难、让家人之间有了隔阂,但当他开始老了,他也终于慢慢对自己和家人有了新的理解。《父亲》曾获全国优秀小说奖,每一位父亲和孩子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。

  《杀死一只知更鸟》是公认的美国文学经典,世界上最有名的教育成长小说之一。20世纪30年代,大萧条时期美国南方静谧的小镇,几桩离奇的疑案彻底打破了几个孩子平静的生活:事件的真凶,怪人的谜底,传言背后的真相……在父亲的指引下,他们在迷雾中寻找真知,在磨难中历练风度,在不公平中积累正气,经历了暴风骤雨般的成长,也感受了人间的温暖与真情。

  父亲的突然病倒,让爱丽丝第一次深刻地体会到:人生不像玩拼图或玩魔方,不是一个人可以全程决定的事情。父亲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,深爱着父亲的爱丽丝无法接受事实,她试图用消耗自己生命的方式延长陪伴父亲的时光,但她所做的这一切似乎并没有改变什么,父亲的病情并没有迎来好转……这场父与女之间的守护和拯救,书写着世间最伟大的情感:我爱你,直至永远。

  父亲死了,撞上电线杆死的。一个一生“徒劳”的倒霉蛋,爱操心、立志为民众奉献却被嫌弃了一辈子,就这样结束了他一本正经的人生。葬礼上来了许多人,上到七八十岁,下到十几岁,爱他的、恨他的,彼此意见相左、水火不容的,都聚在这个小小的吊唁厅里,互不干涉地用自己的方式悼念。也许,父亲一直为之奋斗的,就是葬礼上的这个画面。

  “某个夏日的午后,父亲和我一同去海边遗弃一只猫。”故事始于猫,也止于猫。村上冷静书写父亲的整个人生,将自己与父亲漫长的隔阂、决裂与和解转换为看得见的文字,毫不避讳地向读者展示。父亲人生中经历过的动摇与恐惧,如今成为了村上对世界的迷茫与不安。自我存在意义的认同、与世界的隔阂、承接家族历史的艰难,这些村上文学的根源问题都在本书中得到倾诉和答案。

  《星期日》年度最佳回忆录,一只捡来的小喜鹊成为“我”的时空穿越机,带来与父亲的和解,和生活的勇气。父亲与儿子,他们可以与鸟相处,却无法相互交谈。一个是在夜深人静时逃离家人的父亲,后来他有了一只当孩子一样抚养的寒鸦。一个是反复思考父亲为何缺席的儿子,养了那只小喜鹊,它从窝里掉下来,几乎丧命。他们的人生,从此被改变。

  本书为作者被下放到河南黄湖干校时写给女儿小艾的信。在干校,他想念留在北京的8岁女儿,只能用书信来跟女儿交流、陪伴女儿的成长。由于女儿太小认不了几个字,所以他的信主要是画出来的,每一封信里都会画很多幅画,和文字一起,给女儿讲述在乡下干校生活的故事,和自己想念她的心情,信中保留了诸多那个年代的细节。内容充满了浓浓的父女之情,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。

  《表皮之下》的叙事者佩德罗是一名黑人。他的父亲本是一名公立学校的教师,但在警方的街头盘查中被误杀。悲剧发生后,佩德罗回到父亲生前居住的房子,通过整理旧物,重拾父亲的回忆。这部小说通过敏感而残酷的叙述,展示了一个种族问题突出、教育体系失败的国家,并对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集中描述。回忆已逝父亲的生平经历,对于佩德罗而言虽然痛苦,却也是救赎的过程。

  本书是海明威的次子帕特里克与海明威近三十年通信的精选集,分为“幼年时期”“寄宿学校”“青年时代”三部分,共131封书信。这些通信充满了对自然馈赠、岁时景貌的观察与热爱,也有对家长里短、亲情哀怨的衷肠互诉,通过对狩猎、垂钓这些无限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,学校教育、择业、婚恋等父子两代共同话题的交流,他们探寻生活之美、笑看世人痴愚,也求解人生之惑。

  一个乖张叛逆的十五岁少女,一个以卖遮阳篷为生的父亲,在这个夏天之前的十四年里彼此一无所知。现在,犯下“不可饶恕的罪过”的女孩儿被送到生父那里过暑假,这看起来像个惩罚。久别重逢,时间的隔阂,观念的迥异,贫富的差距……巨大的天堑阻碍在父女之间。两颗血脉相连的心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逐渐靠近。然而,父亲卖遮阳篷似乎另有隐情,他似乎同样背负着“不可饶恕的罪过”……

  如果你要问我“大时代”是什么意思,我就会用我父亲的话告诉你:“大时代就是把人当玩意儿操弄的一个东西。”一次次叛离和出逃后,我开始回家,开始聆听父亲。《聆听父亲》是张大春回忆父亲的长篇散文作品。年迈的父亲意外摔倒,张大春于父亲生命进入末期的时候,开始给还未出生的孩子说故事,讲述自己父亲的一生,以及从父辈那里听来的家族历史。

  我的父亲还活着,但他已经社会性死亡。他因为工伤失业,成了政客口中的“懒鬼”,老板眼中的“麻烦”。我和父亲的关系并不好,我不是父亲眼中充满男子气概的儿子,他也不是我眼中的合格父亲。他酗酒、家暴,和朋友整晚泡酒吧,直到被我母亲扫地出门。在一次次探望父亲的过程中,我开始试图理解他的过去,打破父与子之间的沉默和隔阂。我以他的人生经历来揭示社会问题。

  这是诗人海桑写给女儿的一本随笔集。从女儿出生起,海桑就开始给女儿写诗和随笔。很多诗作已经发表在他过往的诗集中。而这些随笔,记录下的是他和女儿充满稚趣的生活片段。抱着金鱼睡觉、在爸爸身上涂鸦、玩打针的游戏,随处可见诗人充满童真的一面,也映射出一位父亲对女儿最深情的爱。这些有伤感、有爆笑、有哲思的成长笔记,带领我们回到内心最纯净的那一刻。

  本书是志贺直哉久负盛名的自传性中篇小说集“和解三部曲”,其中《大津顺吉》和《和解》从第一人称视角阐述了主人公与父亲从冲突走向和解的纠葛历程,《一个男人·姐姐的辞世》则从他人的视角重新看待这段复杂的关系。主人公渴求父爱而不得,又因父子观念相异而生出嫌隙,虽然渴望和解,却也深知只有从内心深处生出和解的意愿,自己先与自己达成和解,才能真正跨越父子之间的鸿沟。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
本站严格遵守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仅分享已标注来源的公开事实信息,不复制原创内容。若权利人认为内容侵权,请于30日内联系,我们将立即核实并删除。网站邮箱;yuzhibolangzi@gmail.com 通知邮箱谢谢!

图文推荐

最近更新

猜你喜欢

点击排行